1、马致远与(关汉卿)、(白朴)、(郑光祖)被称为杂剧四大家。元曲四大家指关汉卿、白朴、郑光祖、马致远四位元代杂剧作家。四者代表了元代不同时期不同流派杂剧创作的成就,因此被称为“元曲四大家”。
元杂剧四大家是指关汉卿、白朴、郑光祖、马致远。关汉卿、白朴、郑光祖、马致远四者代表了元代不同时期不同流派杂剧创作的成就,因此被称为“元杂剧四大家”。关汉卿,号已斋,亦作一斋,汉卿是他的字,是元代著名的戏剧大师。
杂剧四大家指关汉卿、白朴、马致远、郑光祖四位元代杂剧作家。关汉卿,是元初著名的戏剧家,一生创作了60多种杂剧,成就卓越。
元朝杂剧四大家是关汉卿、白朴、马致远、郑光祖。
历来评论元代杂剧,都称他与关汉卿、马致远、郑光祖为元杂剧四大家。
元代杂剧四大家指关汉卿、白朴、郑光祖、马致远四位元代杂剧作家。元初到元大德年间(1279年~1307年),元杂剧发展至鼎盛时期,大都以及各地的杂剧演出非常活跃,作家辈出,名作如林。
关汉卿,生于公元1219年,去世于公元1301年,号已斋、已斋叟。为“元曲四大家”之首,号称元代杂剧奠基人,留有《窦娥冤》、《单刀会》、《单鞭夺槊》、《西蜀梦》等著作存世,其中最为著名的为《窦娥冤》。
王实甫 王实甫(1260年-1336年),名德信,大都(今北京)人,祖籍河北省保定市定兴(今定兴县)。元代著名杂剧作家,杂剧《西厢记》的作者。
中国历史上的元曲四大家是关汉卿、白朴、马致远和郑光祖。他们也是历史上公认的元曲四大家。奠定自己在乐坛地位的代表行为有:关汉卿- 《窦娥冤》;白普- 《梧桐雨》;马致远- 《汉宫秋》;郑光祖- 《倩女幽魂》。
元曲四大家是关汉卿、白朴、郑光祖、马致远。元曲四大家指关汉卿、白朴、郑光祖、马致远四位元代杂剧作家。四者代表了元代不同时期不同流派杂剧创作的成就,因此被称为“元曲四大家”。
元曲四大家,一般指关汉卿、白朴、马致远、郑光祖四位元代杂剧作家。关汉卿 关汉卿,号已斋,亦作一斋,汉卿是他的字,是元代著名的戏剧大师。据各种文献资料记载,关汉卿编有杂剧67部,现存18部。
元曲四大家指关汉卿、白朴、郑光祖、马致远四位元代杂剧作家。四者代表了元代不同时期不同流派杂剧创作的成就,因此被称为“元曲四大家”。
四大元曲家指关汉卿、白朴、郑光祖、马致远四位元代杂剧作家。关汉卿 原名不详,字汉卿,号已斋(又作一斋、已斋叟),汉族,解州(今山西省运城)人,另有籍贯大都(今北京市)和祁州(今河北省安国市)等说。
元曲四大家分别是:关汉卿、白朴、郑光祖、马致远。他们是元代杂曲作家,代表着不同的杂剧创作流派,所以被称为元曲四大家。
据各种文献资料记载,关汉卿编有杂剧67部,现存18部。个别作品是否出自关汉卿手笔,学术界尚有分歧。其中《窦娥冤》、《救风尘》、《望江亭》、《拜月亭》、《鲁斋郎》、《单刀会》、《调风月》等,是他的代表作。
元杂剧主要代表作家有关汉卿、郑光祖、马致远、白朴等。主要代表作有《窦娥冤》、《倩女离魂》、《汉宫秋》、《梧桐雨》等。其内容以揭露社会黑暗,反映人民疾苦为主,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相结合,主线明确,人物鲜明。
元曲四大家指关汉卿、白朴、马致远、郑光祖四位元代杂剧作家。四者代表了元代不同时期不同流派杂剧创作的成就,因此被称为“元曲四大家”。但历史上还有部分人认为元曲四大家是关汉卿、王实甫、马致远和白朴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