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、马家窑文化包括石岭下型、马家窑型、半山型和马厂型等几个类型。石岭下彩陶以甘谷县王家坪出土的鲵鱼纹图像更具特色,画中鲵鱼形态生动,头部似人脸,细部刻画较具体,是人格化的形象。马家窑型彩陶装饰面积大,纹样以漩涡纹、波浪纹、弧边三角纹居多,具有构图繁密、纹饰旋转起伏、动感强烈等特点。
1、马家窑文化是黄河上游新石器时代晚期文化。因最早发现于马家窑遗址而得名,年代约为距今5000年-4000年。
2、年,马家窑首先发现于甘肃省临洮县的马家窑村,故名。1923年~1924年,瑞典地质学家兼考古学家安特生在甘肃、青海一带调查,其助手们在1924年发现马家窑遗址并进行了发掘。1949年,夏鼐正式提出“马家窑文化”的命名。
3、马家窑文化因1923年首先发现于甘肃省临洮县马家窑村而得名。其主要分布区域为黄河上游地区及甘肃,青海省境内等洮河、大夏河及湟水流域各凉州的谷水流域。马家窑文化是仰韶文化庙底沟类型向西发展的一种地方类型,故又曾被称为甘肃仰韶文化。
1、时间上马家窑文化出现于距今5700多年的新石器时代晚期(约公元前3300年-前2050年),历经1000多年的发展,有石岭下、马家窑、半山、马厂风四个类型。马家窑文化是齐家文化的源头之一。
2、马家窑文化,一九二三年首先发现于甘肃省临洮县的马家窑村,故名。 分布地区 马家窑文化,一九二三年首先发现于甘肃省临洮县的马家窑村,故名。马家窑文化是仰韶文化向西发展 马家窑类型尖底瓶 的一种地方类型,出现于距今五千七百多年的新石器时间晚期,历经了三千多年的发展,有马家窑、半山、马厂等类型。
3、马家窑文化持续时间约为公元前4200年-前3300年(即距今约6200年至5300年,持续时长900年左右)。发现地点不同 仰韶文化首先在河南省渑池县仰韶村遗址发现。马家窑文化首先发现于甘肃省临洮县的马家窑村。因果关系不同 仰韶文化更先出现,而马家窑文化是仰韶文化向西发展的一种地方类型。
4、马家窑文化是黄河上游新石器时代晚期文化。因最早发现于马家窑遗址而得名,年代约为公元前4200年-前3300年。仰韶文化是黄河中游地区一种重要的新石器时代彩陶文化,其持续时间大约在公元前5000年至前3000年(即距今约7000年至5000年,持续时长2000年左右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