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、冬至的晚上是最短的一夜。冬至,是二十四节气中最重要的节气。按公历,冬至交节是在每年的12月22-23日,这天太阳运行至黄经270度,纬度最南,阳光直射南回归线,北半球白天最短,黑夜最长(北极圈以内则24小时都是黑夜)。
因为冬至太阳运行至黄经270度,太阳直射南归线(又称为冬至线),阳光对北半球最倾斜。因此,冬至日是北半球白天最“珍贵”,黑夜最漫长的一日。对北半球各地而言,冬至也是全年正午太阳高度更低的一日。
此时,北半球各地的白昼达到一年中最短,古称“日短”或“日短至”“。中国最北端的漠河白昼时间仅剩7个小时,而北极圈以内都会出现极夜(二十四小时黑夜)现象。然而“否极泰来”,”极则必返“。
冬至这天,太阳虽低、白昼虽短,但是在气象上,冬至的温度并不是更低。实际上,由于地表尚有“积热”,冬至之前通常不会很冷,真正的严寒在冬至之后。
冬至这一天,太阳直射地面位置到达一年的最南端即太阳刚好直射在南回归线上,阳光对北半球最倾斜,因此冬至这天也是北半球全年中白天最短、夜晚最长的一天。
因为冬至过后太阳直射南回归线,太阳向南移动,而太阳光线取决于太阳位置移动变化。冬季,随着太阳越向北移动,太阳直射点就会越往北,因而我国处于北半球,所以冬季日短夜长。
冬至这天太阳光直射南回归线,太阳光对北半球最为倾斜,太阳高度角最小,是北半球各地白昼最短、黑夜最长的一天,而夏至相反,是南半球地白昼最短、黑夜最长的一天。
冬至是是一年中黑夜最长的一天。中国古代非常重视冬至节气,有“冬至大如年”的说法,而且有庆贺冬至的习俗。冬至是一年里黑夜最长的一天,此后,白天慢慢变长。
冬至是白昼时间最短,黑夜时间最长的一天,之所以有这样的特点是因为此时太阳直射南回归线,因此北半球昼短夜长,北极圈内极夜,南极圈内极昼。
冬至是太阳直射点南行的极致,冬至这天太阳光直射南回归线,太阳光对北半球最为倾斜,大阳高度角最小,是北半球各地白昼最短、黑夜最长的一天。
冬至的晚上是最短的一夜。冬至,是二十四节气中最重要的节气。按公历,冬至交节是在每年的12月22-23日,这天太阳运行至黄经270度,纬度最南,阳光直射南回归线,北半球白天最短,黑夜最长(北极圈以内则24小时都是黑夜)。
是的,冬至是一年中北半球夜最长,昼最短的一天。过了12月22日,白天开始变得越来越长,黑夜越来越短。冬至这天,太阳虽低、白昼虽短,但是在气象上,冬至的温度并不是更低。
冬至的晚上是一年中最长的一夜;冬至是“二十四节气”之第22个节气,斗指子,太阳黄经达270°,于每年公历12月21-23日交节。
二十四节气中,冬至是北半球全年中白天最短,黑夜最长的一天。冬至这天,太阳虽低、白昼虽短,但是在气象上,冬至的温度并不是更低。实际上,由于地表尚有“积热”,冬至之前通常不会很冷,真正的严寒在冬至之后。
冬至的晚上是一年中最长的一夜。。相关资料如下 冬至是按天文划分的节气,古称日短、日短至。冬至这天,太阳位于黄经270度,阳光几乎直射南回归线,是北半球一年中白昼最短、夜最长的一天。
冬至日公转到春分日是北半球昼长夜短,冬至日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,冬至当日北半球夜最长,冬至日后太阳直射点慢慢往北半球移动,北半球逐渐昼长夜短,到夏至日北半球日最长。
冬至是白昼最短黑夜最长,夏至是白昼最长黑夜最短。冬至:冬至是太阳直射点南行的极致,冬至这天太阳光直射南回归线,太阳光对北半球最为倾斜,大阳高度角最小,是北半球各地白昼最短、黑夜最长的一天。
北半球夏至日昼长最长,冬至日昼长最短;南半球冬至日昼长最长,夏至日昼长最短;赤道全年昼夜等长。每年的12月222日或23日。太阳直射点在南回归线上(即南纬23°26′),南半球各地昼最长,夜最短。
冬至日昼长9小时09分,相差5小时42分。南北纬60度地区,夏至日昼长18小时29分,冬至日昼长5小时31分,相差12小时58分。南北纬66度34分及其更高纬度地区,夏至日昼长24小时,冬至日昼长0小时,相差24小时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