每年一到2月14号,一挤满情侣的街头巷尾就开始升温,商家也忙着打折、促销、搞优惠,似乎全世界都在欢快地declare“我爱你”。可是,你有没有想过,情人节到底有几个?这个问题听起来像是个哲学难题,实际上差不多像“月亮有几个?风有几吹?”那么扑朔迷离。今天我们就带你扒一扒情人节的那些“隐藏的秘密”!
很多人之一反应肯定是“情人节只有一个,2月14号的那天”。但如果你动动脑筋再深入想一想,这话就未免太片面了。世界上有好多“恋爱节”都带着不同的名字、不同的时间点,或者源自不同的文化和传统,甚至在某些国家,一个“情人节”都算不上唯一的“情人节”。
比如说,12月24日的平安夜不也是情侣们的黄金约会时机吗?在某些国家,尤其是日本和韩国,情人节后面又有白色情人节(3月14日),情人节和白色情人节虽然只差一个月,但代表的氛围和文化意义完全不同。这两个“节日”就像是一对情侣的双胞胎,虽然关系密不可分,却又各自撒点小娇、放点糖。
再来看看西方国家的“圣瓦伦丁节”。其实在很多传说里,瓦伦丁并不是单一的某一个人,而是由多个圣人穿越历史长河的名字组合成的,而且各地对他的故事版本还大不一样。有的说他是为了隐藏秘密的爱情而被处死,有的说他是见证爱情幸福的守护神。从这个角度上看,瓦伦丁节就像一部多集剧,总共可能有“几个情人节”或者说“多个爱情节”。
在中国,也不是只有“情人节”这一回事。从古代的“桃花节”、“七夕节”,到现代的“520”、“521”……这些日子都成为了年轻人表达爱情的“节日”或“借口”。尤其是7月7日的七夕节,更被誉为中国的“情人节”,不过很多人没意识到,它其实是源自牛郎织女的天汉传说,代表着他们“七夕见面”的那份浪漫。所以,中华文化宝库里“爱情节”可不止一条长长的路。
而且,限于很多国家或者地区的不同习惯,还会有像“友谊节”、“姐妹节”、“告白节”等各类“爱情相关节日”。这些节日虽然不一定只给情侣使用,但也一定程度上成为了“情人节”的一个变体。像“单身节”在中国蹭得火热,变成了买买买狂欢日,虽然说是给单身狗发红包,实际上也成为了“自己宠自己”的好时机。这一系列节日的出现,让我们不得不承认,情人节的“个数”绝不仅仅是一个数字那么简单,那么单一。
不少网友还会开玩笑说:“世界上如果只有一个情人节,岂不是太无趣?我喜欢‘假日变身’!像是每个节日都可以变成‘情人节’,是不是更有趣?比如春节的‘甜蜜席’,端午节的‘粽子好滋味’变成‘甜蜜粽’、中秋的‘月下情话’,都能变成带浪漫的‘节日感’。” 所以,不同的文化背景、不同的传统习俗,赋予了“情人节”更多可能性。你想过没?每一个节日都可以是“情人节”的变奏曲,只要你我愿意演奏出不同的爱情旋律。
而且,你知道吗?搜索数据显示,世界上“情人节”的数目竟然高达几十个,至少在不同国家和不同文化里,情人节都不是单一的存在。从西方的情人节、白色情人节、圣瓦伦丁节,到东亚的七夕、定情节、恋爱节,每个都带着自己的味道和故事,携带着文化的深意。这也就是说,谈情说爱不一定非要拘泥于某一次的日期,很多人已经开始在不同的日子里“加强爱”的表达和仪式感。
哦,当然,最常被提到的“几个情人节”中,当然少不了现实中的“情人节、情人节、情人节”。不同国家、不同文化、不同习惯,交织成一坛爱情的麻辣锅。有的人觉得浪漫就得“集中炮火”,只在这一天表达真情;也有人坚持每天都是“恋爱日”,不用折腾那么多节日。其实,观念不一,节日也就“几多几少”,重点果然是留住那份心动和勇气。
你有没有想过,还会不会有“隐藏的”情人节?比如说,偷偷在朋友圈晒一波自己和TA的合照,被某些老古董们定义为“日常秀恩爱”,或者某个突然冒出来的小众节日,变成你们的爱情专属日?这就像玩“隐藏任务”,偷偷藏得深,吃饭时灌一颗“爱的小弹药”。
所以说,到底有几个情人节?这个问题看似简单,但实际上每个人心里都有自己的答案。有人喜欢简单明了,指着日历告诉你“只有这一天”;有人喜欢多点“节日感”,把每个有趣的日子都变成“情人节”。怎么定义,怎么玩,就看你怎么施展你的爱情魔法。至于“你觉得情人节有几个?”,答案早就藏在你的心里,是否准备好翻牌了?